2006年台灣地區民眾對重要教育議題看法之調查

2006 Survey of Public Views on Important Educational Issues in Taiwan

朱玉仿;陳清溪;蔡明學
共同作者:陳清溪;蔡明學
Yu-Fang Chu;Chin-Hsi Chen;Ming-Hsheh Tsai


所屬期刊: 第3卷第3期 「教育政策與制度」
主編: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
陳清溪主任秘書
系統編號: vol010_01
主題: 教育政策與制度
出版年份: 2007
作者: 朱玉仿;陳清溪;蔡明學
作者(英文): Yu-Fang Chu;Chin-Hsi Chen;Ming-Hsheh Tsai
論文名稱: 2006年台灣地區民眾對重要教育議題看法之調查
論文名稱(英文): 2006 Survey of Public Views on Important Educational Issues in Taiwan
共同作者: 陳清溪;蔡明學
最高學歷:
校院名稱:
系所名稱: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32
中文關鍵字: 教育議題;教育政策;電話訪問調查
英文關鍵字: educational issue;educational policy;telephone interviewing survey
服務單位: 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研究助理;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主任秘書;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幹事
稿件字數: 20497
作者專長: 教育統計分析、民意調查
投稿日期: 2007/5/28
論文下載: pdf檔案icon
摘要(中文): 本研究目的在針對台灣重要教育議題進行電話訪問調查,以了解民眾對當前重要教育議題的認知及看法,提供教育主管機關教育政策規劃、制定、評估、宣導及修訂之參考。本研究之調查對象為台灣地區(含離島)年滿18歲以上之民眾,調查分5個主題進行,分別是幼兒教育及國民教育、中等教育及師資培育、高等教育、技職教育、社會教育及其他議題各10-15題(不含受訪者基本資料)。本調查問題之內容係依據當前之重要或新興議題,及教育主管機關之需要而設計。調查執行採電腦輔助的電話訪問(CATI,computer-assisted telephone interviewing)系統,依縣市人口比率由電腦隨機抽樣。本文選擇21個相對重要之調查問題呈現其結果並與2005年之調查結果進行比較、分析及討論,由2005及2006年相同的調查問題也有相似的調查結果來看,民眾對教育問題的看法二年來具有相當的一致性,本文最後提出對調查問題的結論及建議,其中包含對政策作為的具體建議,提供給教育主管機管及對教育議題感興趣之民眾參考。
摘要(英文): The main goal of this study is to offer valuable empirical findings for educational policy decision-making in Taiwan. To achieve this goal, a set of surveys of representative samples of the adult population in Taiwan was conducted regarding their views and attitudes towards important educational issues. The surveys were designed around five topics which are relevant for educational policy: issues about preschool and compulsory education, senior secondary and teacher education, higher education,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social education. Each topic included ten to fifteen questions in addition to the background questions. The questions were designed to encompass important and emerging issues related to the topic. There were 1068 to 1073 interviewees who were eighteen years old or above and randomly sampled by CATI (computer-assisted telephone interviewing) according to the population percentage of counties in each survey. Out of the entire set of sixty-four questions, the results of twenty-one questions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due to their relative importance. The study may prove to be pertinent to the needs of educational policy-makers. In addition, it provides evidence of general public concerns about important educational issues in Taiwan.
參考文獻: 丁筱真(2005)。兩性教育的推動與落實。國教之友,56(3),51-54。
于冬梅(2005)。小學生該不該談性?淺談性教育落實於國小教學之具體策略。國教之友,56(3),33-36。
內政部統計處(2004)。九十三年第二十九週內政統計通報(我國離婚者按結婚年數統計)。中華民國內政部全球資訊網。
內政部統計處(2005)。九十四年第二十三週內政統計通報(93年離婚者按結婚年數統計)。中華民國內政部全球資訊網。
內政部統計處(2006)。九十五年第二十一週內政統計通報(94年離婚者按結婚年數統計) 。中華民國內政部全球資訊網。
王文科、王智弘(2004)。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明源(2003)。我國大學校院學雜費政策之探析。教育資料與研究,54,62-74。
王素雲(2004)。從教科書編審制度變遷看台灣教育改革。國立編譯館館刊,32(2),4-14。
王基西(2004)。論「體罰」。中國語文,94(5),4-5。
史英(2004)。誰主張體罰?澄清「他律」的迷思。人本教育札記,183,57-63。
史英、盧玲穎(2005)。體罰和管教的界線在哪裡?。人本教育札記,194,96-99。
民視新聞網(2006)。學能致用?產、學重大落差!95年12月12日,取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
吳清山(2005)。部編本與民編本之拔河。師友,460,37-41。
吳雅芸(2003)。學費高低的迷思。師友,436,25-28。
吳瑟鏗(2005)。由學生觀點對兩性教育之探討。學校衛生,46,105-115。吳維寧(2004a)。人類對體罰態度的歷史轉變(上)—從以色列最高法院的一個判例談起。人本教育札記,185,100-103。
吳維寧(2004b)。人類對體罰態度的歷史轉變(下)—從以色列最高法院的一個判例談起。人本教育札記,186,98-101。
吳慧子、張靜瑩(2006)。OECD在高等教育評鑑之研究與發展。2006年邁向卓越高等教育評鑑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41-154)。台北: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
李佳蕙(2005)。男女大不同—談兩性教育的落實。國教之友,56(3),42-45。
李明揚、張幼芳(2005)。大學入學甄選名額明年40%。聯合知識庫。2005年10月5日,聯合報,C8版,教育‧文化。
李旻燕、王俊傑(2005)。談「合法管教」與「體罰」。人權會訊,76,41-46。
李家宗(2003)。英國高等教育經費補助機制意涵與改革趨勢之探究。比較教育,55,105-139。
周祝瑛(2003)。誰捉弄了台灣教改?台北市:心理。
周燦德(2004)。推動技職教育的基本思考與建立產學合作的新機制。教育研究月刊,122,14-18。
林俊傑(2004)。體罰的存與廢。師友,445,38-41。
林麗雲(2002)。如何縮短理想與現實的距離—對大學多學方案甄選入學的建議。選才:大學入學考試中心通訊,94,1-2。
邱錦昌(2003)。教育視導與學校效能。台北市:高等。
姚霞玲(2000)。推薦甄選實施成效的追蹤調查。應用心理研究,5,191-212。
范麗娟(2002)。大學評鑑之必要與過程建議。思與言,40(4),115-138。
孫中英(2006)。教育機構責任保險-管教權風險提高老師投保踴躍。聯合知識庫,2006年7月7日,聯合報,B3版,基金‧理財。
徐明珠(2002)。從生涯發展觀點談大學多元入學方案。國政論壇,2(3),115-118。
徐諶(2002)。培養帶著走的能力。師友,419,6-10。
秦夢群(1997)。教育行政—理論部份。台北:五南。
秦夢群(2004)。大學多元入學制度實施與改革之研究。教育政策論壇,7(2),59-84。
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2005)。2005年台灣地區民眾對重要教育議題看法之調查研究報告。未出版。
國立教育資料館編印(2005)。2004年國民教育政策與問題調查報告。台北:作者。
張志榮、賴嘉誼、邱秀芬(2005)。我國技職教育有哪些重要變革之研討。三重商工學報,12,113-125。
張春興(1980)。教育心理學。台北:五南。
張瑞雄(2005)。大學評鑑之省思。師友,456,0-3。
張鈿富(2001)。2000年台灣地區教育政策與實施成效調查。教育政策論壇,4(1),1-27。
張鈿富、葉連祺、張奕華(2005)。大學多元入學方案入學機會之影響。教育政策論壇,8(2),1-24。
張錦弘(2005)。清交甄選名額提高到4成。聯合知識庫。2005年11月19日,聯合報,C7版,教育。
張錦弘(2006)。原住民語文認證明年3、4月開辦。聯合知識庫。2006年3月10日,聯合報,C7版,教育。
許育典、盧浩平(2005)。大學入學請求與多元入學方案的憲法問題。成大法學,10,1-41。
郭明德(2003)。論懲罰(體罰)在班級管理上的問題。空大學訊,319,119-128。
陳佩英(2004)。台灣教育反體罰嗎?。人籟雜誌,4,5。
陳秋雯(2004)。體罰—不當管教?或必要之惡?。學生輔導,93,102-109。
陳恕烈(2003)。教科書開放後面面觀。師友,438,42-44。
陳德和(2000)。大學多元入學新方案的觀察與期待。鵝湖月刊,26(3),32-35。
陳德華、戚中明(2002)。因應知識經濟來臨技職體系當自強。技術及職業教育,71,32-36。
曾孝明(2003)。應該補貼高等教育嗎?教育大改革就是一環公共政策。經濟前膽,90,22-27。
黃以敬(2001)。高中生報考技專名額明年增加一倍。96年2月12日,取自http://www.libertytimes.com.
黃有志(2005)。大學評鑑結果評析。百世教育雜誌,170,52-55。
黃信諺(2005)。社會文化宰制下的兩性關係。師說,186,46-49。
黃奕碩(2005)。教科書開放之探究。教育研究(高師),13,105-114。
黃政傑(2003)。大學評鑑的爭論話題。師友,438,0-3。黃茂樹(2005)。大學學費政策面面觀。文教新潮,10(3),1-5。
黃碧端(2005)。「高學費」與「五年500億」。遠見雜誌,231,84。
黃蕙君(2005)。學生「性教育」的輔導。學生輔導,99,146-153。
楊國賜(2003)。提昇大學教育品質,增進國際競爭力。教育資料與研究,54,75-86。
楊朝祥(2003)。大學學費調漲的成因與對策。國家政策論壇,冬季號,174-181。
楊瑩(2005a)。高等教育的品質保證。臺灣教育,632,13-20。
楊瑩(2005b)。英國高等教育學費政策及助學貸款制度之改革。教育研究月刊,137,138-158。
蔡宗河(2004)。教科書開放引發的問題及解決的方法。國教世紀,210,99-110。
翰林文教(2006)。教部欲開放高中生報考四技二專技校大反攻。96年2月12日,取自http://www.
駱明慶(2003)。應該補貼高等教育嗎?教育投資仍需回歸價格機制—由低學費談起。經濟前膽,90,28-36。
駱俊宏(2003)。性教育教學對幼兒的重要性。幼教資訊,154,26-27。
聯合知識庫(2005)。破壞性文憑—洞見教育業的未來。轉載自天下雜誌《創新者的修練》。2005年1月28日,經濟日報,A16版。副刊企管。
薛化元(1998)。高學費政策的再思考。國策專刊,5,11-13。
藍順德(2003)。教科書開放政策的演變與未來發展趨勢。國立編譯館館刊,31, 2-25。
藍順德(2004)。二十年來國內博碩士論文教科書研究之分析。國立編譯館館刊,32(4),2-25。
顏厥安(1998)。論高等教育學費政策:競爭機制與平等受教權。國策專刊,5,7-10。
蘇玉龍、葉連祺、吳京玲、陳恭(2006)。大學甄選入學實施成果追蹤。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68,101-118。
顧忠華(2004)。大學評鑑的顯性與隱性功能。當代,103,28-37。
Larry, R. (2006/6/12). Chilean students press president to fix school. The New York Times reprinted by United Daily News.
Symlie, M. A. (1994).Redesigning teachers’ work: Connections to the classroom. Review of Research in Education (Vol.20). (pp.129-177). Washington, DC: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