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學選才」遇見「高中育才」:大學 多元入學考招改革的批判論述分析

Selection or Cultivation? A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of Reforming the Multiple Pathways of the College Admissions Program

江宜芷;林子斌
Yi-Chih Chiang;Tzu-Bin Lin

Doi:10.6925/SCJ.202003_16(1).0001


所屬期刊: 第16卷第1期 主編: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領導研究所教授
吳政達
系統編號: vol060_01
主題: 教育政策與制度
出版年份: 2020
作者: 江宜芷;林子斌
作者(英文): Yi-Chih Chiang;Tzu-Bin Lin
論文名稱: 當「大學選才」遇見「高中育才」:大學 多元入學考招改革的批判論述分析
論文名稱(英文): Selection or Cultivation? A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of Reforming the Multiple Pathways of the College Admissions Program
共同作者:
最高學歷:
校院名稱:
系所名稱:
語文別:
論文頁數: 34
中文關鍵字: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大學多元入學;批判論述分析;教育政策
英文關鍵字: 12-year basic education;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education policy;multiple pathways of the college admission program
服務單位:
稿件字數: 22833
作者專長:
投稿日期: 2019/7/10
論文下載: pdf檔案icon
摘要(中文):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於108 學年度全面實施,配合課程綱要改革時程,大學
入學政策也於111 學年度調整。本文將大學多元入學政策的改革視為一論述場域,
將本次改革歷程作為個案,探究大學端、高中端與教育團體等利益關係人對改革
目標的論述,資料蒐集範圍包含政策文本與媒體報導,採Fairclough 的批判論述分
析方法,以文本分析和論述實踐分析為主。研究結果顯示,大學考招論述在傳統
人力資本論的影響下,分化為個人層次的「以功績主義分配大學教育機會」和國
家層次的「保障國家人才素質」兩種主流論述,本研究闡明利益關係人如何利用
不同媒體管道和政策文本建構相對應的論述。
摘要(英文): This study looks at how various stakeholders such as university representatives, se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and educational groups construct their own discourses on the issue of reforming of the College Admissions Process (CAP). The context is the implementation in 2019 of the 12-year Ba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A crucial part of
this curriculum reform concerns the selection process with regard to students’ admission to universities, which needs to be changed in 2022. Here Fairclough’s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is applied as the means of inquiry, and the data are drawn from policy texts and
news reports. In this study, our analysis focuses on the texts and discursive practices related to the CAP.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discourses related to the CAP fall into two major categories: that of meritocracy at the personal level and that of human capital
at the state level. How stakeholders utilize various channels including print and visual media, as well as policy documents, to construct their preferred discourses is discussed in depth in this study.
參考文獻: * 加註星號者為論述分析所引用的相關文獻。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2001)。大學多元入學新方案。臺北市:作者。

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2015 年12 月3 日)。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新聞稿。取
自http://www.jbcrc.edu.tw

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2017)。大學多元入學方案(壹百壹拾壹學年度起適用)。臺北市:教育部。

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大學入學考試中心(2016)。「大學招生及入學考試長
程調整草案」全國分區公聽會會議手冊。臺北市:教育部。

王秀槐、黃金俊(2010)。擇其所愛、愛其所擇:從自我決定理論看大學多元入
學制度中學生的科系選擇與學習成果。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5(2),1-27。

王逸慧(2007)。大學甄選入學制度之潛在課程研究。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
7(2),39-81。

丘愛鈴(2013)。十二年國教變革下高中課程與大學多元入學方案關係之研究。
課程研究,8(2),23-52。

卯靜儒(2014)。改革即改變嗎?教育改革理解路徑之探索。教育學刊,42,1-37。

卯靜儒、張建成(2005)。在地化與全球化之間:解嚴後臺灣課程改革論述的擺盪。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5(1),39-76。

田芳華、傅祖壇(2009)。大學多元入學制度:學生家庭社經背景與學業成就之
比較。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4(1),209-233。

朱玉仿(2010)。臺灣高等教育議題之民意調查研究。高等教育,5(1),105-
137。

何英奇(1997)。唯智功績主義與正義之衝突:臺灣升學主義改革的兩難困境與
挑戰。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編號:NSC 87-2413-
H-003-022)。臺北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周祝瑛(2009)。比較教育與國際教改。臺北市:三民。

倪炎元(2012)。批判論述分析的定位爭議及其應用問題:以 Norman Fairclough分析途徑為例的探討。新聞學研究,110,1-42。

秦夢群(2004)。大學多元入學制度實施與改革之研究。教育政策論壇,7(2),
59-84。

秦夢群、溫子欣(2014)。教改 20 年成效之檢視與反思。教育研究月刊,245,
5-21。

張鈿富(2006)。大學多元入學機會與壓力。臺北市:五南。

張鈿富、葉連祺、張奕華(2005)。大學多元入學方案對入學機會之影響。教育
政策論壇,8(2),1-24。

教育部統計處(2019)。教育統計指標。取自 https://depart.moe.edu.tw/ED4500/Default.aspx

劉秀曦、黃家凱(2012)。臺灣高等教育公平議題之民意調查研究。高等教育,
7(1),1-38。

歐用生(2006)。臺灣教科書政策的批判論述分析。當代教育研究,14(2),1-26。

駱明慶(2002)。誰是臺大學生?性別、 省籍與城鄉差異,經濟論文叢刊,30,
113-47。

駱明慶(2018)。誰是臺大學生?(2001–2014)— 多元入學的影響。經濟論文叢
刊,46(1),47-95。

簡茂發(2010)。大學多元入學方案之檢討與改進研究計畫。臺北市:大學入學
考試中心。

* 大學,請讓我們好好教孩子!【社論】(2017 年2 月5 日)。聯合報。A13 版。

* 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2017 年3 月29 日)。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新聞稿:
招聯會通過大學考招調整案。取自http://www.jbcrc.edu.tw

* 中央社(2016 年12 月1 日)。憂變聯考復辟 教團反大學一次同步分發。聯合
新聞網。取自https://udn.com/news

* 王彩鸝(2016 年6 月1 日)。搶救失落的高三學習 臺大、清大暗藏角力。聯合
新聞網。取自https://udn.com/news

* 王盛麒、周懷樸(2016 年6 月15 日)。我們期待怎麼樣的考招制度?。選才電
子報。取自http://probe.ceec.edu.tw

* 余祥(2016 年12 月3 日)。採計科目減少臺大:臺灣平均學力恐下降。中時電
子報。取自http://www.chinatimes.com

* 余祥(2016 年12 月3 日)。採計科目減少臺大:臺灣平均學力恐下降。中時電
子報。取自http://www.chinatimes.com

* 余祥(2017 年1 月8 日)。考招新制 國二生適用「二次分發」 臺大強烈反對堅持先考後招。中時電子報。取自http://www.chinatimes.com

* 吳柏軒(2016 年11 月3 日)。家長要大學多管道同時配對招聯會憂考試本位再
起。自由時報。取自http://news.ltn.com.tw

* 吳瑞北(2017)。國立臺灣大學校務會議紀錄【臨時動議】,105 學年度第1 學
期第2 次校務會議(2017 年1 月7 日)。

* 洪欣慈(2016 年12 月25 日)。人才不能再「me too」 賀陳弘:學習歷程很重
要 。聯合新聞網。取自https://udn.com/news

* 洪欣慈(2016 年9 月19 日)。高三學習要完整 教團籲招聯會「體察民意」。聯合新聞網。取自https://udn.com/news

* 張錦弘(2016 年12 月1 日)。聯考復辟?大學考招怎麼改 家長內鬨吵翻天。聯合新聞網。取自https://udn.com/news

* 郭鴻基(2016 年6 月15 日)。理想考招制度,培養國際競爭力。選才電子報。
取自http://probe.ceec.edu.tw

* 馮靖惠(2017 年1 月7 日)。臺大批擅自放話 招聯會:難不成要變黑箱?。聯
合新聞網。取自https://udn.com/news

* 馮靖惠(2017 年1 月8 日)。大學申請入學擬後延建北校長:高三更忐忑。聯
合新聞網。取自https://udn.com/news

* 鄭語謙(2016 年12 月1 日)。大學入學制度明出爐家長憂不是每個孩子都要拿
諾貝爾。聯合新聞網。取自https://udn.com/news

Chou, C., & Ching, G. (2012). Taiwan education at the crossroad: When globalization meets localization. New York, NY: Palgrave Macmillan.

Fairclough, N. (2013).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 critical study of language.London, UK: Longman.

Paris, D. C. (1995). Ideology and educational reform: Themes and theories in public education. Boulder, CO: Westview Press.

Schultz, T. W. (1961). 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51(1), 1-17.

Trow, M. (2007). Reflections on the transition from elite to mass to universal access:Forms and phase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modern societies since WWII. In J. J. F.

Forest & P. G. Altbach (Eds.),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higher education (pp. 243-280). Doedrecht, Netherlands: Sprin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