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期刊

圖片說明

「測驗與評量」
主編:香港教育學院講座教授
王文中


本期發刊詞

  
  經過嚴格與專業審查,以及多次來回的筆戰後,我謹代表編輯委員會向您推薦收錄在「測驗與評量」裡的9篇論文。其內容涵蓋香港與澳門在測驗與評量上的經驗、台灣大型資料庫的成果、測驗的技術問題、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與批判思考、大學生與成人的憂鬱症情形。作者們包括香港、澳門、台灣的學者。以下逐一簡介之。監控學習效果並提供學習回饋,直接關係著教育的品質。香港在這個議題上已經獲得相當豐富的成果和經驗。在「學習回饋及系統監察:香港的經驗」一文,作者侯傑泰與何穎欣首先介紹香港政府所推行的學習評估計畫,包含對學生個人的評估,與每年一次的學校評估。前者是龐大的電腦化評估自學系統,範圍涵蓋小一至國三的中文、英文、數學。考題由中央研發,各校自行安排學生受測,並經由電腦計分。後者是在小三、小六、國三對中文、英文、數學三科進行測試,考試成績用以回饋教學以及監控各校品質。該文接著闡述施行此一評估計畫時所出現多種爭議與問題,並討論其對策。閱讀能力是PISA(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的一個重要科目。在2006年的PISA的閱讀評比上,在五十七個參與國或地區中,台灣為第十六名,落後前三名的韓國、芬蘭、香港。有近四成學生的閱讀素養被歸為較低的一群,顯然台灣學生的閱讀素養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在E世代裡,閱讀電子文件變成日常的活動。在「電子閱讀測試:PISA處理國際之間閱讀理解比較的取向」一文,作者張國祥與薛寶嫦闡述了澳門的PISA中心如何發展出個別化電子測試平台,以測試中學生閱讀電子文件的表現。作者們首先釐清資訊新世代的閱讀素養概念,以及評核的架構,接著根據 DeSeCo(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Key Competencies)的計劃設計試題,並開發電子平台,其能改善閱讀的評量,進而提昇學生的閱讀素養。除了參與世界性的評量計畫(如PISA),近年來台灣也積極開發學習成就評量資料庫(簡稱TASA),主要在評量小四、小六、國二、高二的國語文、英語文、數學、社會及自然等五科的學習成果。在「2006年台灣學生學習成就評量結果之分析」一文,作者曾建銘與陳清溪分析了2006年TASA數據,以提供學生、教師與家長之參考,並作為教育部將來評鑑九年一貫實施成果的依據,進而改善課程、教學及政策。在進行國際性或全國性的大規模評比時,為了能夠提教學上的回饋,題目通常會很多,以涵蓋更多的範圍。由於每一個學生受測的時間有限,因此折衷的方式就是不同的學生接受不同版本的測驗。然後透過測驗等化的技術,使得不同版本測驗的分數仍然能夠互相比較。作者郭伯臣與王暄博在「大型測驗中同時進行垂直與水平等化效果之探討」裡,比較了平衡不完全區塊設計與定錨不等組設計,對於不同年級不同年度間等化之連結效果。他們發現在試題參數估計精準度上,平衡不完全區塊設計大致上優於定錨不等組設計;但在受試者能力估計精準度則相反。實務工作者可以根據其需求,來選擇適當的等化設計方式。台灣學生的數學表現受到全世界的矚目,這某種程度意味著數學教育的成功。在數學教育上,概念型知識與程序型知識是關鍵的研究議題。很可惜的,傳統的數學成就測驗並不容易有效區分概念與程序覺知。在「數學概念與程序覺知的發展歷程:電腦化認知反應測驗之實徵研究」一文,作者楊志堅與陳麗婷利用電腦,同時測試小學生的數學概念,並記錄他們的認知反應。研究發現數學概念與程序覺知間有正向關聯,但數學概念與程序覺知有不同的發展歷程,這非常值得心理或教育研究者之參考。數學題目之所以會難,大致上取決於解題時所牽涉到的認知歷程。如果能夠掌握這些解題歷程,以及他們對難度的影響,那麼在就可以針對這些歷程設計出較為有效的教學和學習策略。作者洪碧霞、蕭嘉偉與楊佩馨在「從認知負荷觀點分析國小二至四年級數與計算成就測驗」一文裡,探討數學題目中所涉及的認知負荷,及其對難度參數的影響。他們發現運算種類數、未知數表徵轉換、和除法加權等三個成份,可以相當程度的來預測數與計算的試題難度,這意味著補救教學介入設計,應先掌握學生的認知負荷現況,斟酌認知成份循序累增原則,以利學習。近年來,批判思考的研究相當豐沛,這部份歸功於評量工具的開發。早在15年前,國內學者吳靜吉與毛連塭等人就著手修訂批判思考的評量工具。考慮到文化的議題,作者郭金美、李榮彬、余昌哲在「康乃爾批判思考測驗甲式改編與效化」裡,用三國演義的通俗小說,取代原康乃爾批判思考測驗中的可樂星球探險記,期能更加適用於國內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他們施測了4,473位小學生,並探討人口變項、智力、學業成績與批判思考能力的關聯性。根據董氏基金會的調查,大學生的憂鬱情緒似乎有擴大的趨勢。國內的彭森明團隊曾透過「大學生身心健康量表」調查了50,576位大一學生和40,078位大三學生的憂鬱情緒。作者施俊名與吳裕益在「大學生身心健康量表構念效度驗證之研究」裡,以嚴謹的統計分析程序驗證及修訂此一量表。他們首先利用大一樣本為標的資料,找出構成大學生身心健康量表的最佳潛在因素結構,然後再搭配大三樣本群體進行模式的測量恆等性檢驗。結果顯示對不同年級的大學生而言,該量表通過測量恆等性之檢驗,顯示該量表具有跨樣本的有效性及穩定性。自從1960年代起,就逐漸開發出多種的憂鬱症量表,台灣也有一些修訂和自行研發。在「臺灣憂鬱症量表的實用決斷分數編製報告」裡,作者余民寧、劉育如與李仁豪編製了一份自評式憂鬱症量表,以供一般社會大眾作為簡易自評診斷的使用。該量表有22題,涵蓋認知、情緒、身體、人際四個向度。研究樣本來自大台北地區的213名憂鬱症患者與200一般大學生。結果發現本量表有不錯的信效度,而且能夠很準確的預測憂鬱症患者。經過試題反應理論中的最大訊息量法,獲得決斷分數37分,以供作臨床工作者或一般社會大眾作為篩選潛在憂鬱症患者的依據。學術的進步仰賴讀者、作者、審稿者三方面的砥礪與互動。這9篇論文代表著「測驗與評量」最新的發展。我誠心向您推薦,相信您一定可以跟我一樣從這些論文裡得到很多的啟發。

   執行主編
  王文中 謹誌

  
  

  


當期文章

文章標題 / Title 作者 / Author(s) 下載 / download QR Code Doi
學習回饋及系統監察:香港的經驗
Feedback and System Monitoring of Students Learning:The Hong Kong Experience
侯傑泰;何穎欣
Kit-Tai Hau;Jasmine Wing-Yan Ho
pdf檔案的icon
電子閱讀測試:PISA處理國際之間閱讀理解比較的取向
Electronic reading assessment: The PISA approach for the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張國祥;薛寶嫦
Kwok-cheung Cheung;Pou-seong Sit
pdf檔案的icon
2006年台灣學生學習成就評量結果之分析
The Analysis of Taiwan Assessment of Student Achievement 2006
曾建銘;陳清溪
Chien-Ming Cheng
pdf檔案的icon
大型測驗中同時進行垂直與水平等化效果之探討
A Simultaneous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Equating of Large-scale Assessments
郭伯臣;王暄博
Bor-Chen Kuo
pdf檔案的icon
數學概念與程序覺知的發展歷程:電腦化認知反應測驗之實徵研究
Cognitive Developments of Mathematical Conceptual & Procedural Awareness: A Computerized Neural Responses Study
楊志堅;陳麗婷
Chih-Chien Yang;Li-Ting Chen
pdf檔案的icon
從認知負荷觀點分析國小二至四年級數與計算成就測驗
A Cognitive Load Approach for Item Difficulty Analysis on Numerical Operation
洪碧霞;蕭嘉偉;楊佩馨
Pi-Hsia Hung;
pdf檔案的icon
康乃爾批判思考測驗甲式改編與效化
Validity and Revising for Cornell Critical Thinking Test Level I
郭金美;李榮彬;余昌哲
Jinmeei Kuo
pdf檔案的icon
「大學生身心健康量表」構念效度驗證之研究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and Construct Validity of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Inventory for Taiwan College Students
施俊名;吳裕益
Chun-Ming Shih;Yuh-Yih Wu
pdf檔案的icon
臺灣憂鬱症量表的實用決斷分數編製報告
The Practical Usage of Cutoff Score in the Taiwanese Depression Scale
余民寧;劉育如;李仁豪
Min-Ning Yu
pdf檔案的icon